刘江林个人文集
中国绿色时报报道:云端上守护绿色林海
刘江林专业号 | 2021-12-29

图片

中国绿色时报2021年11月24日(04版)

在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近150万亩森林深处,耸立着4座高山瞭望台,分布在沙滩、茶岗、铁坝、憨班4个保护站(以下称林场)不同位置的海拔高点,被称作“森林的眼睛”。

这4座高山瞭望台,唯有憨班林场黑峪梁瞭望台不通公路。因地处高山之巅,坡陡难行,人迹罕至,条件非常艰苦,登上瞭望台是件不容易的事。去年,通过实施国有林场林区道路硬化项目,对憨班林场营林段护林站通往瞭望台山脚下的12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缩短了上瞭望台的时间。

图片

国庆节前夕,我们一行3人专程到黑峪梁瞭望台拍摄金秋美景,并采访防火瞭望员。早晨8点半,从舟曲出发行驶27公里到达憨班林场,但不巧的是林场全体职工都到营林段护林站点苗圃地拔草去了。我们又从场部出发,向大山里再行驶了12公里,来到营林段,憨班林场场长付润涛让正在拔草的主管护林工作的副场长郭金代陪同我们到瞭望台。一路颠簸,沿12公里弯曲盘山硬化道路,到达瞭望台的脚下后,我们开始沿林间小道步行爬山。从山下通往瞭望台仅有一条陡峭的羊肠小道蜿蜒而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需要人背肩挑。我们一路前弓后垫,一路张大嘴巴喘气,大汗淋漓、喉咙冒烟,腿脚发软,心“怦怦”直跳,只好走一阵歇一阵。此时,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林区几代森林瞭望员的艰辛和不易。沿着崎岖的盘旋山路爬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瞭望台。

在黑峪梁瞭望台值班的防火瞭望员、站长贾连新,今年58岁,是陇南市武都区外纳镇人。他从1983年开始到憨班林场工作,一干就是38年,来到瞭望台工作已有13年,见证了林场的发展。贾连新和瞭望台的另外3名队友雷爱军、李建军、鲁建军(号称“三军”护林卫士)在孤寂艰苦的生活环境里,守卫着林场森林资源的安全,用青春、毅力和汗水书写着人生。

瞭望台岿然屹立在海拔3340多米的黑峪梁山巅,观测范围覆盖林场70%的区域,监测面积达37.4万亩。瞭望台是一座不足50平方米的简易平房,其中一间里屋是护林员的卧室加厨房,外屋是电台兼储藏室,另一间堆着柴火。一个火炉、一桌一凳、两张木床、一架陈旧的高倍望远镜、一叠发黄的记录本,还有几个用来背水上山的塑料桶,这些就是瞭望员贾连新他们工作和生活用的全部家当。唯有一台17英寸的彩电是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在瞭望台,贾连新和队友常年吃的蔬菜是耐储存的土豆、洋葱,主食是挂面等。

“各级领导非常关心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情况。”贾连新指着瞭望台上一片片亮闪闪的太阳能光伏电板,高兴地说,“以前交通不便、用电困难,一直都用蜡烛照明、树枝烧饭、收音机解闷。现在瞭望台条件比以前好了,用电、上网、打电话都很方便,但手机信号依然时断时续,瞭望台里先后配备了16块太阳能发电板,晚上能照明,还有电视看,工资也涨了,日子越来越好过,我觉得自己的‘眼睛’比以往更明亮了。”

贾连新说:“我们4个人两人一班,我和雷爱军是一班,一月一换班,每班轮流在瞭望台值守一个月。每个月初上山,就带足一个月的蔬菜、米面粮油盐等生活用品,月底的时候得估算着吃,否则就有断粮的危险。每次换班时,林场派车将我们送到山梁下,我们再一点点把生活必需品背上山。每次背20多公斤的东西,穿行在又窄又陡的山路上,中间还要歇上五六次,至少得用两个多小时才能爬上山顶。遇上雨雪天气,上下山一趟都十分困难,有时还会遇到野生动物的‘攻击’。” 如此往复,岁岁年年,贾连新、雷爱军以及他们的伙伴在瞭望台里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寒暑春秋。

贾连新每天的工作就是站在海拔3340多米的黑峪梁瞭望台上,每隔几个小时,就会用高倍望远镜环顾浩瀚的林海,观察37.4万亩林区内是否有异常用火,并做好观测记录。“一旦发现哪里冒烟,马上通过电台报告给林场,瞭望台类似于林场的指挥中心。”贾连新说,尤其在防火紧要期,瞭望员每天神经紧绷,他们每天定时观测,上午9点、下午3点、晚上9点,用电台向林场防火指挥部报告情况,有突发情况就随时报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尽管绝大多数通报都是“一切正常”,但他们从未懈怠。

多年的瞭望工作,贾连新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即使在云雾弥漫的天气,也能迅速分清是烟还是雾。“林区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烟雾,是垂直或有一定倾斜角度上升的柱形烟体;炼山的火,烟是集中的;失火,烟是稀散的,火苗烧上去有高有低,烟就会散;房屋起火,烟火一直往上,不散,是红色的。而晨雾受日照会很快下降或消散;晚上的雾,日落后观测也没有红色的光彩。烟是随着燃烧面积的扩大而不断增强,烟雾往往有根柱,而云雾则没有。”贾连新说。

“老贾他们在山上工作,心里都有一张活地图,哪里有火情,都能准确告诉你那里的小地名,为第一时间扑救山火提供准确信息。”林场主管护林工作的副场长郭金代介绍说。

贾连新“扎根”黑峪梁顶后,为熟悉瞭望哨范围内的情况,他把周围60多平方公里林区的山头都走了个遍,穿破了好几双鞋。由于对林区情况了然于胸,他成了憨班林场的“活地图”。一旦发现情况,他能够马上说出事发地的地名、山形、地貌、位置,告知最短登山路线,让负责巡山的同事及时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处置险情。13年来,贾连新没有一次错报、漏报,实现了所管护的林区34年无森林火灾的佳绩。

瞭望工作看似简单、轻松,其实不然。瞭望台位于黑峪梁最高处,这里山高坡陡、人迹罕至,山上风大,尤其是冬天,寒风刺骨,吹得人头痛。方圆十几公里没有人烟,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常年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的煎熬。“冬天草木干枯,容易着火,防火工作特别重要。”因为每天晚上得瞭望几次,10多年来他们从没睡过一个整觉。

对贾连新来说,最害怕的事情,还是野兽的“半夜光临”。深冬落雪时,早晨推开门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凶猛肉食性动物的脚印。野兽在门口逡巡,脚印甚至布满房屋周围。有一次,贾连新出去巡查,突然与两只狼狭路相逢。他拿着一根棍子没敢轻举妄动,人与狼双方对峙了好长时间,最后,狼悠悠走开,消失在草丛中,贾连新才松了一口气。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当然要恪尽职守。”贾连新平淡地说,今年国庆假期,他负责看护瞭望台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森林眼”的安装工作,待安装完成调试后, “森林眼”森林监控系统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填补人工巡护、高山瞭望等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驻守在这里的护林员将撤离艰苦守望的瞭望台。“我与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深厚感情,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哪个地方是重点监管区域,心里一清二楚,‘森林眼’投入使用后,突然让我离开还真有点舍不得。”

说起妻子,贾连新眼神中满满的都是愧疚。几十年来,贾连新和妻子在林场造林护林、相遇相知、恋爱成家,他们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这片莽莽森林。2002年,妻子下岗买断后,离开林场,回家去了。去年,妻子被安排在局机关从事公益性岗位,再过两年妻子满55岁就可退休。常年在山上驻守,家中老人和3个孩子基本上都是妻子一个人照顾,家里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靠妻子一个人跑前跑后。“我已经好多年没有陪老婆和孩子过过生日了。”贾连新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枯燥、寂寞、艰苦,丝毫没有改变贾连新对工作的热爱,他把忠于职守刻入生命年轮,就像山顶的一棵松柏,把根深深扎在岩石里,不畏严寒与孤寂,用一腔热血谱写了青山绿水护林人的忠诚。他屡次受到憨班林场表彰,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护林员。

度过漫长的瞭望与巡山生涯,贾连新早已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山上的一草一木就是他精心看护的子女,烦闷了对着松涛阵阵的大山吼几声,寂寞了对着叽喳的小鸟说上几句话……13年寒来暑往,4000多个日夜的默默坚守,只见春风润绿了山峦,秋天染红了枫叶。望着眼前的茫茫林海,贾连新坚定地说:“这里就是我的家,我要一直干下去,干到退休。就算我一辈子在山上工作,也无怨无悔,永远做森林的眼睛。”

群山无言,青山作证。深山里的瞭望员从青春勃发到霜染青丝,练就了“森林眼”和“活地图”的本领,守护着这片万顷绿色林海。离开瞭望台的时候,面对那双明亮的眼睛和长满老茧的双手及不屈的脊梁,笔者肃然起敬,正是许许多多像贾连新一样甘愿无私奉献、忠诚执着坚守的务林人,才托起了这满山的苍翠,他们是真正的绿色卫士。

11096
阅读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